第五百三十三章 登聞鼓,告禦狀
朝聞道,夕死可矣。
寧輕侯僅僅憑著「知行合一」四個字,就窺探到聖人之道的一角。
剎那間。
彷彿混沌初開,那第一道閃電,劃破了亘古不變的黑暗。
「殿下...」
「這知行合一,如何能做到?
」
「心學之中,可有闡釋?
」
寧輕侯深吸一口氣,小心翼翼問道。
世間的大部分學問,其實都很教條。
就比如四書五經,核心就是一個字——仁!
可為什麼要仁?
書裡面沒講。
需要你自己去讀書,慢慢領悟。
書讀百遍,其義自見。
若是悟不出來呢?
那就是榆木腦袋,一生的成就有限,充其量是個秀才。
這就好比說。
四書五經裡面講的大道理,就是一加一等於二。
可為什麼等於二。
書裡沒說,需要你自己去領悟。
有人悟出來,就飛黃騰達。
悟不出來,就蹉跎一生。
對於一加一等於二,所有人都習以為常,奉為至理。
寧輕侯卻懷疑。
到底為什麼一加一等於二?
聖人知道嗎?
如果他知道,為什麼不告訴世人。
如果聖人不知道,那也配稱為聖人?
寧輕侯疑惑不解,去問了自己的老師,結果被訓斥一頓。
回過頭想想。
自從那時候,寧輕侯就埋下了禍根。
他確實有才華。
可是,儒門不缺有才華的人,要的是沒有思想,言聽計從的傀儡!
李龍鱗微笑頷首:「當然!
」
心學之所以偉大。
不僅告訴了世人,要知行合一,緻良知。
而且還告訴世人,為什麼要知行合一,以及如何才能知行合一。
等於說,沒有任何藏著掖著,完全把一條聖人之道,展現在每一個讀書人的面前。
寧輕侯的神情,反而平靜下來,向李龍鱗躬身:「殿下,受教了!
學生靜候您的大作問世!
」
他很清楚。
就憑知行合一這四個字,心學的分量有多重。
李龍鱗現在不肯拿出來,也是應該的。
一旦消息洩露,立刻會引起天下讀書人的質疑。
隻有在合適的時機拿出來,才能發揮最大效用,給腐朽不堪的儒門緻命一擊,重塑儒道,建立一個新秩序!
李龍鱗深深看了寧輕侯一眼:「寧生,相信我,你不是等太久!
對了,匿名信怎麼樣了?
」
寧輕侯拿出一個箱子,裡面放著厚厚一疊書稿:「稟告殿下,我們忙了三天,千挑萬選,終於找出五十二份書信...」
「雖然沒有經過查證,但是從書信的內容來看,大概率是真的!
」
「除此之外,還有上千封書信,也應該是真的,隻是語焉不詳,缺乏實質性證據。
」
「至於剩下的書信不計其數,但基本上都是捕風捉影,落井下石。
」
李龍鱗臉色一沉:「我不要大概率,更不要應該!
我要切實的證據,決不能給人留下話柄!
」
寧輕侯一驚。
是啊!
太子和儒門的爭鬥,已經到了白熱化階段。
看似太子佔據上風。
實則不然。
儒門底蘊深厚,依然有著反擊的能力。
一旦李龍鱗露出破綻。
那麼儒門就會一口咬住,絕對不會鬆口。
寧輕侯為難道:「可是殿下,這些匿名信告發的案子,全都是陳年舊事,曠日持久。
不是不能查證,而是需要大量時間和人手...」
李龍鱗笑了:「尋常人,查證這些案子,當然困難!
可是不要忘了,還有錦衣衛!
你把書信交給我,讓錦衣衛去查!
」
「保證正月十五之前,一定可以水落石出。
」
寧輕侯眼神一亮:「對啊,還有錦衣衛!
讓他們去查,一定能很快出結果。
」
柳如煙美眸閃爍,問道:「大夏文報的下一期,要專門留版面,把這些書信的內容刊登上去嗎?
」
大夏文報,是一把絕世寶劍!
李龍鱗有底氣跟儒門搏殺,靠的就是大夏文報。
否則。
李龍鱗根本不可能是傳承千載的儒門對手。
在柳如煙看來,李龍鱗除了故技重施,接大夏文報來輿論造勢之外,別無選擇。
李龍鱗搖了搖頭:「不!
」
柳如煙詫異,不解道:「為什麼?
」
李龍鱗輕笑搖頭:「殺雞焉用牛刀!
大夏文報,還要刊登更重要的內容!
至於這些書信,等錦衣衛查明之後,我自有辦法...」
眨眼間,又是幾日過去。
明日就是正月十五,元宵佳節。
武帝正在金鑾殿上,舉行朝會,會見文武百官。
然而。
朝堂上卻沒有節日的喜慶氣氛,反而是一片凝重。
袞袞諸公跪在地上,額頭碰地:「皇上,太子作亂,大儒被冤!
您難道就做事不管,任憑太子肆意妄為嗎?
」
十幾天過去了。
大牢之中,不僅百姓早就放光了。
連儒生們也幾乎一個不剩。
隻有幾個夫子,還有秦漢陽為首的十個大儒,還被關在裡面。
可他們怕啊!
宋青鸞就是不明不白,死在詔獄裡面。
大儒們害怕自己會步宋青鸞的後塵。
因為他們心裏面很清楚,宋青鸞貪生怕死,絕對不可能自殺。
一定是沈輕舟乾的!
這位帝師陰險毒辣,把他逼急了,什麼事都幹得出來。
於是,大儒們通過背後的豪門士族,聯繫了朝中大臣,讓他們給武帝施壓。
隻要武帝點頭。
哪怕他們多少出點銀子,先離開大牢這破地方,保證自己的安全再說。
至於李龍鱗開出的一人一百萬兩銀子,實在是太貴了!
武帝面對袞袞諸公,似笑非笑:「哦?
朕怎麼聽說,太子宅心仁厚,已經把囚犯都給放了。
」
宅心仁厚?
大臣們一聽,幾乎要吐皿。
這天底下,難道還有比李龍鱗更加奸詐的人嗎?
李龍鱗若是宅心仁厚,那自己就是兩袖清風,廉潔奉公!
一名老臣站出來,一把鼻涕一把眼淚:「皇上,您有所不知,太子的所作所為,實在是罄竹難書,您等老臣慢慢道來...」
武帝打了個哈欠。
李龍鱗乾的事,早已簡在帝心,通過錦衣衛,全都傳到武帝耳中。
他實在沒心情,聽這老臣絮絮叨叨從頭再說一遍。
何況。
武帝覺得李龍鱗幹得好!
儒門這頭肥羊,就是要狠狠宰才行!
咚咚咚...
就在這時候,忽然有陣陣鼓聲傳來,振聾發聵。
「登聞鼓?
」
「有人敲響了登聞鼓,告禦狀!
」
「是誰,好大的膽子!
」
聽到這鼓聲,袞袞諸公臉色大變。